戲台上旦角的一聲「相公」,悠悠傳來,直直地鑽到聽客的耳朵裡,聽得渾身酥酥的。「相公與小姐」,永遠是才子和佳人,讓人百看不厭。

  我們都知道,「相公」是女人對自己丈夫的稱謂,然而為什麼要叫「相公」,卻居然怎麼都考證不出來,也算是奇事。上海人是從不叫丈夫為「相公」的,好像全國人民都不叫。上海人過去稱「愛人」,可是「愛人」難分性別。特別是現在同性戀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光說「愛人」,分不清那「愛人」是男是女,有點麻煩。為了方便,現在上海人一般都是「老公」、「老婆」地叫。

  說到了同性戀,就來討論一下吧,上海話中,以前就是把男同性戀者稱之為「相公」的,而且還專指那些有女性傾向的男同性戀者,並且將「相公」用在那些舉手投足頗似女人的「娘娘腔」身上。

  「相公」是個挺好玩,卻又沒有什麼大道理、大出典的詞。就像不知道「丈夫」與「相公」的來歷,同樣也不知道為什麼叫男同性戀者為「相公」。

  我的父親畢業於上海著名的聖芳濟中學(St. Fransis),這是上海第一所天主教會中學,只收男生。

  我經常聽父親說起校中的「相公」如何如何,我就奇怪得很,男校中當然沒有「妻子稱呼丈夫」這回事。而教規嚴格的天主教不可能在當年允許同性戀者存在(到現在也沒允許),所以應該另有其義。

父親當然知道,他告訴我,天主教會裡就像稱女性的神職人員為「嬤嬤」一樣,男性的,除了「神甫」外,一般的工作人員,就是「相公」。又是個奇怪用法,依然沒有出處,不過。我猜可能是外語的音譯吧。

  還有更奇怪的呢,這句倒不是上海話裡的,叫做「種經略相公」,《水滸傳》中,魯智深「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後來又從延安調至渭州,「小種經略相公處勾當」,瞧,有兩個「種經略相公」,一老一小,歷害吧?別說你讀不懂,就連當年金聖歎也沒讀懂,於是只評了一個字「奇」,算是完筆了。

後來終於有人研究出來,「老」、「小」是年紀,「經略」是官職,一種正五品的武將官職。「相公」則是尊稱,而關鍵的那個「種」字,居然是個「姓」而已,所以長長的一串,基本上就像「老王部長」、「小王部長」那麼簡單,你說好玩不好玩。

  「相公」這個尊稱,可以隨便使用,《西廂記》的紅娘,就「張相公」叫得歡,雖然「相公」的歧義頗多,來歷又不清,卻到處可用。年輕男子可叫「相公」,讀書人可叫「相公」,文官可以,武將也可以。

  以前讀書人都要考秀才,參加考試的叫做童生,童生也被叫做「考相公」,就是「參加考試的相公」。大多數童生都是小朋友,可見小朋友也可以叫「相公」,有些人考來考去考不上,因為童生是個「職稱」,所以雖然年紀老大不小,卻還是童生,還是「考相公」,而且是個「老相公」。

  這些「老相公」考來考去考不進,就像一副麻將,打來打去打不贏。有麻將牌會肯定打不贏嗎?當然會,你要是不小心,多摸了一張牌,或者少摸一張,那牌還可能贏嗎?所以,在麻將裡,摸錯牌的,這一副就只能做「相公」了,多一張叫「大相公」,少一張則叫「小相公」。

  要是牌和人家對死了,或者可以贏的牌早就打完了,豈不是也肯定贏不了的?這種情況也叫「相公」,是「活相公」,相應的,前者叫做「死相公」。在有些地方,對「死相公」是要被處罰的,比如輸了翻倍或者「摸啥打啥」等。

+脫骱四相公《上海熟語》P16

(寫於2008年1月10日)

One thought on “相公

  1. 天主教裡上海人稱的相公是修士,也是發願終身不結婚、不營家庭,不謀私蓄的,象上海聖芳濟中學是屬主母會,這修會沒有神父,全是修士。結婚有家庭的工作人員就稱執事了。

Leave a Reply to Philip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