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Lisa聊天,說到蘋果機和PC機的區別,繞了好久,也沒說明白,最後有了這樣的一個比喻:
蘋果機呢就是雙立人的刀,賣得奇貴,還不是一樣切東西,但關鍵在於刀的樣子好,所以切的時候賞心悅目,「有可能」會切得稍微好一點。
PC機就像張小泉的菜刀,樣子難看、價格便宜、切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雙立人的不鏽鋼刀還要輕、還要薄,甚至還要鋒利,但最關鍵的是,張小泉的刀要經常磨,否則它就會生鏽。
甚至聯想、方正、海爾之類的機器,就是小菜場前啞巴賣的那種刀,啞巴賣刀不說話,只用手比劃,面前放塊磚頭,一刀剁下為二,鐵板上放點鐵釘,一刀刀砍為兩截,啞巴不會說話,只會叫喚,「啊吧」、「啊吧」地叫個不停,好似真是削鐵如泥的寶刀。等啞巴的刀拿回家裡,切菜都會卷口,過不了幾天,全鏽了,再過幾天,只能扔了。
Related Posts
iPod/iPhone/iPad如何取消自動備份
太容易了,在Mac下,關閉iTunes,打開terminal,然後輸入: defaults write com.apple.itunes DeviceBackupsDisabled -bool YES 等到下回要備份的話,再把YES改成NO即可。 另外,注意: 你應該有個備份 備份到一半的時候按那個大叉是會弄亂備份文件的 所以最好是先做一個全備份,再關閉自動備份功能
.mac 同步掌上電腦 輸入法
昨天下午,叫去的快遞,把我要的電源拿了回來,其實是個PowerbBook的電源,圓圓的很好玩,雖然200塊錢買個舊的不算很便宜(不是說這位朋友賣得貴,而是說蘋果的東西貴啦!),但東西確實是不錯,老婆看到說「這東西怎麼這麼大啊?」我說這玩意連變壓器都連著了,還算大嗎?當場用ThinkPad的比了一下,果然還要大上一點,其實這年頭,大家用的都是開關電源,如果以前的那種「方棚」,不知要大到哪裡去了。這位朋友還送我一根VGA的轉換線,這樣的話,我以後從家到辦公室,只要帶著主機就行了,不用把配件都帶著,省力不了。 .mac已經試用了五六天了,還是沒有摸到頭緒,iDisk連不上,通訊錄、日程表也無法和網上的同步,就目前來說,唯一的好處是我有了一個@mac.com的郵件而已,這年頭,免費的郵件都有2G多了,光是一個郵件地址,賣不了這麼多錢。當然,.mac一定還有許多好玩的,爭取在試用期滿之前掌握,讓我可以下定決心購買賬號。 買了蘋果後,一直有個「心病」,就是如何將之與我的掌上電腦同步,蘋果對Palm支持得一直很好,我呢,很久以前也一直用Palm,第一次去香港,就買了那個Palm IIIe的透明紀念版,而後改用Palm 505,Sandra,再是Clie 710和760,在Palm上也用gcc編過程,算是Palm的老玩家了,直到iPAQ 3870出來,我轉移陣營,開始玩PocketPC。後來停了一段時間,這次為了想用GPS,就買了Dell Axim x51v的PPC,真正的VGA顯示,效果很好,也花了不少時間理順了和PC的同步,以及藍牙應用等等。 這回,換了蘋果,又要重新開始了。先是看中了一套叫做PocketMAC的東西,分別Pro和Lite版本,售價不同,下載了一套,一運行,就問我要序列號,serial.to提供的號碼不被接受,因為它是網上實時驗證的,其實,我很樂意買一套這個軟件,只要它中文支持得好,無奈竟試也不讓我試。 不過,它也有可以試的版本,只允許同步iCal中的內存,好吧,只要這能支持中文,別的總也支持吧,於是我就下載了那個玩意,安裝好之後,卻百計無施,電腦怎麼也認不出新的設備,其實何止認不出,根本就是把PPC用USB線連上蘋果之後,毫無動靜,當然,更別提藍牙了。 後來,又找到了一個新的軟件,叫做missing sync,挺奇怪的一個名字吧,這回倒是有測試版了,可以用14天。下載後,安裝,中止,原因是我安裝過PocketMAC,而兩個軟件是「沖」的,安裝程序不讓我繼續下去。 好吧,用AppZapper把PocketMAC卸載了,然而還是不行,依然說我安裝過PocketMAC,於是只能到網上查,最後得知必須在terminal下手工刪除幾個隱含目錄裡的文檔,才算是刪乾淨了。 安裝好missing sync後,插上USB,立馬就開始同步起來,中文(包括簡體字和GBK的繁體)很正常,同時也發現了系統附帶的Address Book居然有內建的Find duplicate功能,要知道,這樣的功能,在PC上,往往都要賣幾十美元呢。 藍牙同步的問題,依然沒有搞定,不過missing sync本來是支持藍牙同步的,估計問題還是出在掌上電腦那裡,這個Dell的藍牙,本來就要打一堆補丁,才能正常的。 掌上電腦還有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 one leads to another的問題,上週六,最後要從天津回來前,發現照相機用的2G SD壞了,後來便把掌上電腦的512M換過去,要換的時候,打算做個備份,結果發現掌上電腦沒電了,結果竟鬼使神差地取下了電池,導致掌上電腦硬啟,雖然現在已經很有經驗重新安裝所有的軟件了(表揚自己一下,有保持寫筆記的習慣),但還是要時間不是?這不,已經週四下午了,還沒空仔細安裝。 在輸入法上,找到了一個叫香草的奇怪東東,可以用上海話輸入,無奈時間不夠,慢慢研究吧。
掌上電腦的mount 電腦桌後的52根電線 價值40000的21根電線
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掌上電腦插在底座上,「驚奇」(其實已在預料之中,不過,寫就得這麼寫)地發現,系統已經自動把PPC mount上去了,這樣的話,iDisk和PPC的mount問題,都由Disk Utility的Verify/Repaire Permission解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豆子要讀書了,所以決定把家裡調整一個,我們把一大一小兩隻電腦桌給我爸媽,又去宜家買了一白一黑兩隻150*75cm的大桌子,兩隻桌子大小結構一樣,只是顏色不一樣,並排放在一起,算是個很像樣的工作台了。 然後要把「積塵」打掃乾淨,大家知道,電腦的機箱是很容易吸灰的,顯示器也很容易積灰,那就要把電線全拔下來,仔細地收拾一遍,都擦乾淨,再重新連接好。等把兩張舊電腦桌搬開,一看,真真嚇一跳,在這個位置上的電腦,可以用「織如蛛網,亂如散麻」也形容,這樣,我來統計一下,共有多少條電線、連接線。 1. 兩台電腦,常規的線有2根電源線,鍵盤、鼠標各1根,主機到顯示器連接線1根,攝影頭1根,網絡線1根,音箱電源線1根,左右音箱連接線1根,主機到音箱的連接線1根,USB顯示器或鍵盤HUB的連線1根,這樣,每台電腦11根基本線,兩台共22根線 2. Internet設備,ADSL Modem電源線1根,電話進Modem的線1根,Modem到路由器1根,路由器電源線1根,共4根線 3. 工作台上方的牆上掛著一隻電視機,相關連線有電視電源線1根,有線電視進線1根,衛星解碼器電源線1根,衛星解碼器到電視連線(就是視頻線,我用的是四合一的線,要是用單獨的,更厲害了)1根,衛星接收盤到解碼器連線1根,共5根線 4. 電源部分:UPS進線1根,UPS到電腦主機的com監控線1根,接線板3只,共5根線 5. 桌上的無線電設備,12伏穩壓器的電源線1根,無線電發射器電源線1根,PTT到發射器的連線1根,室外發射天線到無線電發射器的連接1根,共4根線 6. 其它設備,掌上電腦電源線1根,連接線1根,手寫板一根,打印機電源線1根,連接線1根,檯燈電源線1根,外接硬盤兩個,分別有電源的進線和出線,以及連接線,這樣共是12根線 就這樣,基本的線有52根,這些還不包括時不時要放在這個位置充電的手機、數碼相機,以及數碼相機的連接線,一般來說,要是設備都到位的話,就在電腦桌後,就有六十多根電線了,不數不知道,一數嚇死人,光這些線,要是把銅拆出來,估計也能賣幾個錢吧? 要是投資一筆,改成無線的鍵盤和鼠標,可以省4條線,再改用內置無線網卡,又可以省2條線下來,除此之外,好像沒辦法精簡了,這樣改成帶音箱的顯示器,再省6條(以上均按兩台電腦算),掌上電腦用藍牙同步,再省1條。 乾脆brain storming到底,買兩台iMac,全用無線鍵盤、鼠標,要狠一下心,全改用iMac,每台電腦只有電源線1根,可以一下子省20根線,乖乖,20根線啊,不是一般的進步哎,價格呢?大約39000元吧,兩台。然後呢?用Airport基站,省下1根電源線,就算1000吧,花40000元錢,就為了少21根線,厲害厲害。
找一個Mac軟件過來滴,卻發現……
於是去google
http://chinese.yuleshow.com/
是夫人罷。
admire到無盡頭哇~~
這個真是暈倒-_-||
hehe,MacPro出來啦,閣主要不要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