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的那場已經過去了,據說很好玩,還有人在台上當場求婚,連《新民晚報》也登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來看看。
3月3日的《玉簪記》值得一看,一來好久沒演全本的了,二來胡維露現在越演越好,青年演員不容易,應該多多鼓勵。
3月11日,全是武戲,打算帶小豆去看,多好玩呀,還有大師兄看呢。
3月24日的《跳牆著棋》,湯潑潑的,就是那個臉好小好小的小朋友,不妨也看看。
Related Posts
[USA][崑曲] 華府夏日逢華宴 誤戲在先機誤我
(我們兩在上海見過無數回了,從來沒合過影,我說在美國碰到不稀奇,稀奇就稀奇在美國碰到,而且都穿布鞋) (梁老師已經滿頭是汗了) 這回過來,我真的很慘,來的時候,應該在三藩住上一晚的,那樣的話,可以足夠調整調整,結果連著趕路,弄得很累,以至於到了週六,然後高強度的日常生活,結果弄到週六,我累得快趴下了。可是我還要打包,將近花了一個小時,才把所有的東西都打好完。雖然七點不到就醒了,然後吃早飯,打包,上網查郵件,磨磨蹭蹭,此時已經是上午十點了,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就出門去Smith Sonia了。 從地鐵,Smith Sonia是有專門的站的,從地鐵出來,繞了一大圈,到了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這個博物館是說大屠殺的,我並不是很感興趣,而且進入分展室要另外領票,我就決定直接去Freer Gallery了。倒是禮品店裡有個coin necklace很別緻,coin上有個不規則的洞,上面鐫著remember never again,我覺得這句話實在說得很好,除去戰爭之外,還有許許多的事,希望我們能夠remember,永遠都不要again了。 繞了一大圈後,終於到了Freer Gallery,其實Freer Gallery我來過很多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博物館,這回又故地重遊,由於時間不多,就走馬觀花吧。當然,我最喜歡的,是Freer裡的中國展品,特別是其中的敦煌壁畫,其色彩,要比我在敦煌看到的還要好,而且也沒有被水泥塗掉…… Freer Gallery這回有個特展,是Yellow Mountain,對的,就是中國的黃山,規模不大,檔次不低,黃山長卷很是「到位」,後來的故事,就由這個「黃山特展」而起,過一會再說。 Freer Gallery的樓下,就是地下一層,與Arthur M. Sackler Gallery是通的,而且一路可以通到African Art博物館,在非洲館裡,我看看時間不多,突然想起了那個「著名」的「猴子撈月」,所謂的猴子撈月是Sackler Gallery裡的一個裝飾,用各地方的文字,半個字都有半米大,一個個地掛在一起,從天花一直吊到底下層,是一件裝置藝術品,而這件東西的名字就叫「猴子撈月」,「著名」的是故事的本身,不過我想如此的設計,看到過的人也一定深有印象。 然而,我找不到那個「猴子撈月」,我甚至搞不清自己在哪個博物館裡,前面說過,三個是通的,而且我也想不起那玩意到底在哪個館裡,於是我去問服務台,我和服務台的老太太交流了半天,不過看來她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難道我說的不是英語? 沒辦法,我只能靠自己了,隨手拿起了一份介紹資料,隨手打開,有幅照片讓我嚇了一跳。這份資料是介紹Freer和Sackler兩個「畫廊」的,「Gallery」可以譯作畫廊,但這兩家實實在在是博物館,或者我們把「Gallery」譯作「藝術館」比較好。 說回這份資料吧,這份資料是粉紅和黃色油墨的雙色印刷品,所以上面的照片是「紅白」、「黃白」的,而不是「黑白」的。讓我嚇了一跳的照片是「黃白」的,是兩個人的合影,都穿著中國的戲服。最關鍵的是那張臉,我都不用「仔細一看」,因為我一眼就認出了那是梁谷音(一定要叫「老師」嗎?為什麼不能叫「老闆」呢?) 在Freer的介紹資料上,突然看到梁谷音的照片,你說會不會嚇一跳?我就嚇了一跳。仔細看了(這回是「仔細看了」)邊上的文字,原來就在昨天,就在Meyer Auditorium,就有一場崑曲的演出,當然一定是照片上的人演啦。…
牡丹亭賞評 之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痴迷」成了一個敏感詞彙,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本來,「痴迷」表現的是一種執著,一種追求,是一個多麼「可愛」的詞啊!就拿崑曲來說吧,愛好崑曲,就要做到「痴迷」兩字,我想,若是拿「痴迷」兩字去用到白先勇、顧鐵華先生身上,他們斷然不會生氣,必定欣欣然而受之。 我也「迷」崑曲,衹是不敢說「痴」,一個人,要有信仰,要有愛好,一旦有東西去「迷」,生活中就會平添出無數的「不亦樂乎」來。得知哪裡有彙演,不亦樂乎?覓得前輩絕唱,不亦樂乎?聽懂了一句雙關,會心而笑,不亦樂乎? 說《牡丹亭》吧,我就「不亦樂乎」地收集了多個版本,其中有CD、磁帶,有VCD、DVD,也有網上下載的MP3,更有我「親臨現場」拍的照片以及縈繞心頭的美妙絕響,怕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牡丹亭,在美國比較有名的幾場中,著名導演Peter Sellars花了一百萬美元在98、99年的時候,搞了一個「觀眾成群往外衝」的「後現代主義」《牡丹亭》,這齣戲,杜麗娘分別由華文漪和黃英兩人出演,這部牡丹亭,我沒有聽過,也沒有見過,找不到任何的影音聲像資料,衹是聽說在《幽媾》一齣中,導演讓杜麗娘在柳夢梅腿上「坐實」,這一「坐實」不要緊,虛的也給「做實」了。只知道黃英擔綱第二幕,那麼腿上的杜麗娘就該是她了,雖然沒有親見,但想像中,柳夢梅腿上坐了個矮胖杜麗娘,張大了嘴高歌,氣勢一定非乏,也一定「鬧」得可以。崑曲這玩意,定要兩人背對著廝磨,方有回味,一旦「坐實」,便無趣味。看來,洋人學中文很容易,但要他們享受那份「閉著眼睛想的獨狠」,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說到黃英的大嘴,天差地別的是張洵澎的「癟嘴」,上海崑劇團於「昆大班五十週年」時,出了一套《中國崑曲音像庫》,該套作品,由周巍峙題詞,程十發題名作畫,實在是收藏佳品。這道「庫」,分別有10張CD和10張DVD,其中的《牡丹亭》一套2張DVD,便是由張洵澎出演的。整部戲,張洵澎都是抿著嘴慢慢哼來,從頭至尾嘴型幾乎不變,亦從未見齒,真真是大家風範,可謂爐火純青也。 那套DVD中與張洵澎配戲的是蔡正仁,上海崑劇團的團長,可能是「油水」太多的緣故吧,蔡團長近年來越發的胖了起來,大腹便便的柳夢梅,不管唱得如何,形象實在不敢恭維,沒有了青春年少的感覺,倒有些惡少調戲良家婦女的意思。 有人說,蔡正仁老了,老了扮相自然不好,這又使我俞振飛來,顧鐵華基金會出了一套VCD,其中有《玉簪記 琴挑》一折,是俞振飛88歲時唱的,雖說一開始臺步稍有踉蹌,可俞振飛實在把潘必正刻畫得好,看了幾分鍾後,便再不覺得是個老人在演,衹是覺得少年書生可愛得緊,調皮得緊。 俞振飛的調皮,早在一九五五年與梅蘭芳演齣電影版遊園驚夢時,就可見一斑了。記得其中有一段,柳夢梅雙手縮在水袖裡,在杜麗娘肩上推了一把、搡了一把,著實天真純情,倒不覺得在看男女歡會,更給人一種「兩小無猜」的可愛勁,真真發喙。這個版本的牡丹亭,最好配合梅蘭在一九六一年為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的報告一起來看,那份告,梅蘭芳對遊園驚夢逐句講解,將表情、身段、部位、手勢做了詳細的分析,將此報告熟讀,再對照著看大師們的表演,方可知道什麼叫做「恰到好處」,知道什麼叫做「心靈的交流」。 梅蘭芳電影版裡,可以看到梅蘭芳的臺步,欣賞「飄著走」、「人移裙不動」的絕活。戲中,言慧珠飾演春香,活潑可愛,衹是言慧珠著實美麗漂亮,真真是演正旦而不是貼旦的料,那扮相竟比「死魚眼、水桶腰」的小姐好看許多。可是與梅蘭芳配戲,言慧珠就算再可愛,也衹能演丫環了。言慧珠實在是個可愛的人,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老師說過「可愛」的意思就是「可以去愛,值得去愛」,言慧珠最「可愛」也是最「可悲」的是1966年的9月11日,她化好了妝,穿了戲裝,在胸前掛了一塊「我要唱戲」的牌子,於浴室自縊了。俞振飛痛失愛妻,慧哉!戲壇裡頓殞巨星,嘆兮! 與其說言三小姐是自殺的,倒不如說她是被那個只識花鼓戲的反革命家屬害死的。雖然那時含恨自殺的還有嚴鳳英、上官雲珠、小白玉霜等許多著名演員,然而,言三小姐的死,是她們中最華麗的,最令人扼腕的…… 說到花鼓戲,不得不說陳士爭了。陳士爭是一個湖南花鼓戲的演員,不知怎麼去了美國,又不知怎麼搭上了美國林肯中心,於是搞了一個「鴨子充鴛鴦」的全本《牡丹亭》,這場戲上演於1999年,共六場四天五十五折,戲臺、音樂比尊古制,基本上一桌兩椅而已,音樂也不像其它的好多版本用了西洋樂器,而是純用笛子領綱,配用中國絲竹。然而陳士爭忘不了他的花鼓戲,不但在過場中用了許多「花鼓歌」的調子,甚至把湖南話也搬上了崑曲舞臺,真是服了他了。這個版本最不了的是「春香」,實在是醜得可以,這都源於陳士爭「就地取材」,不但春香難看,他還用了許多其它地方劇種的演員,使得整部戲參差不齊,有點大雜燴的味道,倒蠻符合「美國精神」的。 好在男婦主角科班出身,分別是北昆的溫宇航與上昆的錢熠,錢熠雖說不是「當家花旦」,但總算是「喫過蘿蔔乾飯」的,演與唱,都還可以。衹是橫看豎看,只覺得好好的男女主角,偏偏給導演弄壞了。首先是服裝的設計,本來,杜麗娘的立領緊扣、水袖飄逸,很是美麗;結果在陳士爭版裡,杜麗娘穿了一件「繡了黃龍的鳳袍」,寬袍大繡,不倫不類之極。立領變成了無領,當然也沒什麼鈕子可扣了,肉露得一多,反而不變了,至於《山桃紅》中的「和你把領扣兒松」卻再怎生個「松」法。領口露點肉倒也罷了,怎奈也是《山桃紅》中柳夢梅居然把杜麗娘的衣服給「剝」了下來,而且繫帶還是杜麗娘自己給解開後,讓柳夢梅牽著衣袖才脫下的,看那杜麗娘心急如此,完全少了「半推半就」的意境,倒有些女朋友怕男朋友手笨,先把胸罩帶子解開的「體貼」,一開始便急成這樣,不知「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要待如何,衹能一笑了。那架勢,使我想到歐美電影來,男女主角進得房裡,女主角不等門關上,便脫起衣服來…… 陳士爭版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錢熠唱得太咬牙切齒了,加之錢熠眼睛又大,眼白多眼黑少,待唱到《尋夢》《豆葉黃》「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吊將來半天」時,雙手平舉,兩眼黠出,不似在演《牡丹亭》,倒活脫脫是一出閻婆惜的「活捉」了。 陳士爭版共十八個小時,保羅出的DVD衹有兩張,還夾了兩段評彈,《遊園驚夢》中居然沒有《梳妝》,想必是選輯DVD的人不懂戲的緣故吧。
牡丹亭賞評 之六 音像掃盲
陳士爭大都會版《牡丹亭》,上昆錢熠飾杜麗娘,京昆溫宇航飾柳夢梅。這套碟原價60元,噹噹打六折36元,18小時的戲,被壓縮成兩張碟,而且製作的人絲毫不懂崑劇,是為一嘆!該劇舞臺華麗、音色優美(用AC3採樣,是所有崑曲音像中採樣頻率最高的),好好的戲,被個花鼓戲導演弄得烏七八糟,不倫不類,也使錢熠招了不少罵名,再嘆。兩張碟中,有花鼓戲、評彈、崑曲、高蹺等,有人評說:「整一個二人轉嘛!」,喜歡熱鬧的人,不可不買。該套碟,畫面質量與音色,都是相當好的,價格也不貴,裝禎相當精美,加之兩位主角科班出身,倒是可以買一套,對比別的版本,一起看。 DVD1:開場,訓女,閨塾‧勸農,驚夢,尋夢,訣謁,寫真,虜諜‧牝賊,診崇,鬧殤,旅寄,冥判,憶女 DVD2:拾畫,玩真,幽媾,繕備,冥誓,回生,婚走,淮警,如抗,移鎮,禦淮,遇母,鬧宴,索元,硬拷,圓架 白先勇的「白牡丹」,蘇州崑劇團沈豐英飾杜麗娘,俞玖林飾柳夢梅,扮相不錯,在蘇州園林裡的那些宣傳照更是佳品。這套碟,上海好像衹有一個地方有賣,在福州路的逸夫舞臺,200元(杭州報價170元),3張戲加一張花絮,價格應該屬於比較貴的。包裝是花了心思設計,但是盒子的製作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最後,倒成了「雞肋」。這個版本的牡丹亭承張繼青唱腔,用吳韻,別有風味,衹是3張碟要放9個小時的東西,圖像與音樂的質量,都很一般。青春版牡丹亭,與戲來說,衹能打到60分,鑑於這套碟要賣到200元,而看戲便宜一點的票也不過40元一張(上海大劇院),不如等有機會上劇場看吧。 這是《中國崑曲音像庫》中的一套,張洵澎、蔡正仁主演,2張碟。上海崑劇團與上海大劇院樓下的音像超市有售,72元,噹噹也有得賣,52元。張洵澎雖然臉形有點象男人,但是「唱而唇不動」的風範,值得推薦此碟,另外,張洵澎的扇子功、舞蹈都是相當好的深受,一定要看。至於蔡正仁這個「惡少」,可以跳過不看。 華文漪與顧鐵華的《遊園驚夢》,10元,上海書城,上海大劇院音像超市,紹興路戲曲書店有售。華文漪於1989年,在那場著名的事件後訪問美國演出,結果「滯留未歸」(當年用的詞叫「叛逃」),於是,大陸便再也看不到她的演出了,如今倒是開禁,衹是她再不是中國的在冊演員,上昆也不會為她出片子了,這回的《中國崑曲音像庫》中也沒有了她,哎,可嘆啊。那麼,想要看到華文漪,衹有兩個辦法,有錢的,到台北去看她和蔡正仁的《長生殿》,沒錢的,買顧鐵華基金會的VCD。顧鐵華是有錢的名票,扮相嘛,說得難聽點可謂之「豬頭」,不過顧酷愛崑曲,錢沒少扔,所以還是值得尊敬的。華文漪扮相、唱腔絕佳,推薦觀看。 不可不聽的CD,華文漪和岳美緹的「潔本」牡丹亭,伴音、唱腔都好,而且把所有「涉黃」的唱詞都改掉了,非常有趣。本套包裝精美,戴敦邦親為作畫,實在是收藏的佳品。我這套是很久以前買的,幾天前,在上海大劇院音像超市也有看到,好像是35元或是50元。 梁穀音、蔡正仁的VCD一套3張,我買過2套,如今在紹興路的戲曲書店有售,25元。這套VCD,是電視戲曲片,燈光、舞美、音樂,都是當時「戲曲改革」的產物,很有些不倫不類。那時蔡正仁年紀尚輕,扮相還可以,梁穀音扮相本來就好,光從唱腔與「角兒」的角度出發,還是可以收藏一套的。 俗話說,「薑是老的辣」,196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錄製的《遊園驚夢》就是明證,梅蘭芳、言慧珠、俞振飛和華傳浩,演出陣容之強,可謂無兩。梅蘭芳與俞振飛合演此劇,不知多少回了,可謂「輕車熟路,駕輕就熟」,所以戲中的「對眼神」,拿捏得恰到好處,不可不看。該劇是電影版,很多東西都用了實景,甚至用了「摳版」等當時最先進的特技技術,然而可能保存不當,如今倒成的VCD版,音色與畫面都不是很理想,但神韻猶在,風範尚存。此片噹噹網有售,24元賣17.5元。 這張碟,是我在逸夫舞臺覓來的,也是我見過的比較唯一一個浙昆版的《牡丹亭》,該片是梅花獎的集錦碟,共有三個摺子戲,前二折分別為浙江京昆藝術劇院院長汪世瑜的《拾畫叫畫》以及浙江崑劇團當家花旦、「盛字輩」王奉梅演出的《遊園》。此碟是雜燴碟,特別是《遊園》一折,可能是在某次旅遊節或是藝術節上拍攝,眾花神居然坦胸露臂,實在發喙;然而汪、王兩位,乃浙派掌門,功力深厚,而且是難得一見的浙昆碟,可以收藏。 CD,極少見的一張碟,我也是在蘇州偶然的機會覓得,演唱者蔡偉華、戚建農,名不見經傳,聽唱腔,是張繼青那一路傳承而來,唱得衹能說尚可,不過聽上去好像比沈豐英還要好上一些。值得一說的是,該碟2張一套,一張是唱,一張是伴奏碟,主笛之人,倒是大大有名,是有「中國崑曲第一笛」之稱的錢洪明,各位若是想學唱的而又沒有笛師協助拍譜的,倒是可以去弄一張。 如果想自己學唱,而又沒有伴奏,還可以購買顧兆琪的笛子精粹,這張CD是《中國崑曲音像庫》中CD部分的最後一張(其它全是唱腔),目前這張碟在許多地方有售,大劇院的音像超市,上海書城和崑劇團本部都可以買到,價格好像是40元。顧兆琪有「笛王」之稱,這張碟收錄了《遊園驚夢》的所有伴奏以及《玉簪記》、《長生殿》等伴奏,絕對物有所值,甚至可謂物超所值,一定要珍藏一張。 這張也不錯,是《中國崑曲音像庫》中的摺子戲集錦,其中有沈昳麗的《尋夢》,沈昳麗算是小輩精英了,我曾在賀淥汀音樂廳親見張軍與沈昳麗的不插電版《長生殿》,的確還不錯。此碟中還有倪泓演紅娘的《佳期》,她是我極喜歡的貼旦,非常可愛,推薦購買。 前面說到兩張伴奏碟,都是CD,我還有一套珍藏的VCD,是karaok碟,當時是我的老闆兼好友CatherineHoughton的妹妹Monica到中國訪問演出時給我的,這位老美,不知道怎麼愛上崑曲,並且將崑曲引用到她自己的音樂中去,甚至還覓得了這樣了的VCD,真是有本事。這套碟,到我手裡,已經是CDR了,沒有碟套,所以詳情不知,現在把ISRC信息放在網上,如果誰恰好也有,就請補上封套吧。 由於是karaok碟,所以聲場還欠缺許多,衹有一個聲道有唱腔,其中有錢熠、甘春蔚的《遊園》,張洵澎的《尋夢》以及岳美緹的《拾畫》,都是很不錯的東西。其中的《遊園》與陳士爭版相比,錢熠判若兩人,真是陳士爭把個好好的錢熠給糟蹋了。 說到《牡丹亭》,不能忘了岳美緹,上昆的當家女小生,由於上昆,老一輩的有蔡正仁,小一輩的有張軍,所以岳美緹相對來說,演出比較少,但是其演出功底,著實紮實,這張DVD是《中國崑曲音像庫》中的,也是這套音像庫中出版最早的一張DVD,其中有《牡丹亭》的《拾畫叫畫》,很值得購買。順便一提的是,這張碟的說明書中有詳細的唱段工尺譜,沒有見過工尺譜的,倒也可以掃掃盲。 這張CD是我的第一份崑曲音像製品,也正是這張碟引領開始了收集崑曲碟盤帶的愛好。這張碟,我買過兩張,第一張是十幾年前在上海科技書店的樓下,一個角落裡發現的,價格忘了,由於久聽,竟聽壞了幾個聲道,一直以為再買不到了;前不久,在上海大劇院一樓的單像超市,又看到一張,欣然購得,15元。此碟最前是華文漪「叛逃」前的《遊園》,特別「我步香閨」一句,婉轉動聽;加之其它幾位名角的其它唱段,非常推薦。 我夢寐以求的一張碟,張繼青的《牡丹亭》。
京昆不擋
京昆不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