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Related Posts
[地震] 汶川震舉國大慟 祭亡靈點燭吶喊
(圖已佚) 據說:截止21日上午,死亡人數達到4萬,受傷24萬 我說:帶著女兒參加了5月20日追思會,蠟燭很是漂亮,群情激昂,口號聲一浪超過一浪 據說:911的時候,國人拍手稱賀,奔走相告,這回看到有些人說”很慚愧當時的作為” 據說:陳水扁在5月15日時,把政府的錢捐了20億新台幣出來,馬英九20日就要宣誓上台,這樣一來,同樣的一筆錢,首先臉面是陳水扁的,其次一下子用了這麼多,都要馬英九承擔用錢的後果 據說:日本到處都在為中國募捐、祈禱,不知道如果日本受災的話,我們會是如何 據說:尚未捐錢的公司和個人,成了被抵制的對象 據說:已經捐錢,但捐得看似不多的,成了被抵制的對象 據說:網上有一個列表,是在華的大型國外公司捐款額比較表,目前尚無國營公司列表 據說:目前沒有人看到有組織或個人捐獻衛生巾,應該是奇缺的一樣東西 據說:有一個東北人,在網上破口大罵四川人”活該”,引起公憤 據說:姚明捐了200萬,引起公憤 據說:王石捐了200萬,引起公憤 據說:韓寒說”我向有關部門捐0元”,然後親赴前線 我說:我組織了一次募捐,鑑於數量眾多,我別無選擇,只有交給紅十字會才能顯示”我的公允”,我無法把大家的錢交給老羅 據說:網易中斷了和紅十字會的合作 據說:紅十字會買了帳篷送災區,一萬多元一頂,1000頂價值1300萬元 據說:救災專用的帳篷出現在了成都的數個小區 據說:某政府(不是市級、區級)門口有成排的救災專用帳篷,照片上未見災民,整潔的市府廣場,與豪華的政府大樓相得益彰 據說:秘魯政府為中國地震降半旗,查到的所有英文報導來自”新華網”,未見任何國外主流(包括非主流)報導 據說:…… 據說:…… 我說:– 真假消息成堆,一時難以分辨
童年的賭博 之二
不知為什麼,每回見到轉糖的盤子,總會令我想起輪盤賭來,而那攤主,就像是個擺賭檔的「檔主」。轉糖的盤子是方的,底面畫著兩隻同心圓圈,兩個圈都被分成好多格,外圈的格里畫著花籃和龍鳳虎豹之類的神獸,內圈則畫著魚和蝴蝶等小動物。圓心上有只朝天釘,一旁還有兩根棍子,棍子的中間有洞,可以套在鐵釘上轉,棍子一長一短,分別用來指示內圈或是外圈。 轉內圈,衹要兩分錢,外圈,則要五分,轉到畫的東西,「檔主」就會用糖澆出來;如果正好轉到兩格之間的空白區域,就衹能換到用兩根竹籤挑著的麥芽糖。「檔主」坐在一邊,細心地熬著糖,面前有塊雪白的玉石板,就是案板了,檔主還有塊銅片,細細長長,而熬糖的勺子,則是「檔主」的畫筆。 檔主執著糖勺,糖漿成一條細線流在白玉板上,變成各式的圖案,再難的鏤空圖案,也是如此澆成;「檔主」無論畫什麼,都是活靈活現,小朋友們愛得要死,最稀奇的是,他還會做出立體的花籃。花籃是大圈裡的東西,單獨做的話,要兩角錢一個,那年頭,拿得出兩角錢的小朋友,是絕無僅有的。誰要是轉到了花籃,就是中了大獎,只見「檔主」陷起一勺糖,滴一大滴在白玉板上,用銅片壓實,就成了籃子的圓底,然後在旁邊畫出籃沿,籃沿的內徑要比籃底的外徑大上一圈,「檔主」就再陷上一勺熱糖,用糖鋪滿籃沿和籃底的間隙並且厚厚地堆起一層。「檔主」迅速剷起整個一塊,用一隻去了番茄醬聽子架起,輕輕推壓籃底,那堆厚厚的糖就成了透明的籃壁,最後,「擋主」再用糖澆出一個鏤空的把手安上,拿一根竹籤,蘸一點熱糖粘住籃柄,就是一件可舉著的藝術品了。 這種糖,是可以喫的,還有一種轉糖,「檔主」把軟化了的糖捏成一個球,再吹大,吹大的同時捏出動物的四肢,然後貼上眼耳鼻嘴,也很好玩,衹是不能喫了。 賭博,和酒令有著很大的關係,酒令中最好玩的要數投壺,衹是現在已經見不到了。投壺是在遠處放一隻花瓶似的壺,靠手上的技巧把箭扔進壺口,套圈正是一種和投壺相當類似的遊戲。小時候,每到過年、勞動節或是國慶節,公園裡都會舉行遊園會,那時不像現在,一放就是七天,那時是六天工作制,放上兩三天假,是非常高興的事,而遊園會,則是這兩三天中的大事。 一般的遊園會,進門是「猜蠻蠻子」的地方,其實就是燈謎會,樹上掛著各式謎面,猜中了可以換到手帕、鉛筆之類的禮物,由於「猜蠻蠻子」不要錢,也是吸引人最多的地方。再往裡走,有賣棉花糖的,捏麵人的,反正玩的、喫的什麼都有,就跟外地的廟會差不多。遊園會裡就有套圈玩,一塊地上放著棒頭糖、汽水、瓷器花瓶、小手槍等各種「綵頭」,攤主左手拿著幾十個竹做的圈子,右手執著一根長長的前端有鐵鉤的竹竿。 生意不好的時候,那人就自己扔著玩,扔出去,再用竹竿鉤回來。說來奇怪,攤主的手衹是輕輕一抖,竹圈便輕輕飛出,穩穩地落在獎品上,百發百中。邊上的人看了,便也手癢、躍躍欲試,花上三五分錢,換來三四隻竹圈,看準了一一扔出,無奈小小的竹圈,怎麼也不肯聽話,總也套不住並不很遠的獎品。竹圈又輕又硬,速度又快,即便和獎品有短暫的「親密接觸」,也是迅速地被彈了出去,命中的機會極少。 偏偏有不信邪的,硬要套中一個方肯罷休,於是花了很多錢玩,結果當然還是落空。倒是有的大人抱著尚未懂事的孩子,讓孩子亂扔,無非就是圖一樂,結果孩子隨手一扔,倒套中了。想來,天下的事情多是如此,費心去求,難得成功,真的看開了,好運反倒跟著來了。
[7086]腰果雞丁 vs. 宮保雞丁
有朋友問我對近日事件的看法,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懂政治,我衹知道喫。 但是,喫,也是有道理的。 我進了個餐館,進餐館的時候,老闆對我說:「想喫什麼,隨便點!」,我記住了,你說的是「隨便」。 我喜歡喫腰果雞丁,腰果香香的,雞丁嫩嫩的,炒在一起,勾一個薄薄的喫不出來的芡,又明亮又好看,於是就點了個腰果雞丁。可是老闆硬要給我喫宮保雞丁,那就有些可以說道說道的了。你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有多營養,也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的歷史傳承,更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比腰果雞丁好上多少,你既然說好了「隨便」,那不管宮保雞丁有多好喫,我也有不喫的權力。 再換回來,這回我是老闆了,你點了個腰果雞丁,那我就去炒,這沒問題吧?你讓我炒腰果雞丁的,是不是?好,起油鍋,放雞丁,放腰果,結果端上來給你,你非說我上的不是腰果雞丁,而是宮保肉丁,這我就不能同意了。是的,在一百粒腰果中混入了一粒花生,在一百塊雞丁中混入了一塊肉丁,多了一粒花生一塊肉丁。 你說不愛喫花生和肉丁,這沒問題,用筷子挾出來不就是了?可你偏要用勺子,一勺子臽去花生,一勺子臽出肉丁,好,半盆子沒了,你就拒絕買單,甚至要我關店。這道菜的確有欠缺之處,但這還是道「腰果雞丁」,而不是「宮保肉丁」,你這樣就要我關門封店,未免太霸道了吧? 然後你指責我,說我的花生和肉丁是轉基因的,問題是誰說過轉基因不能做菜了?你自己還是從小喫轉基因宮保肉丁長大的呢,到了我店裡,就一粒花生一塊肉丁你就受不了了? 各位不要過度解讀,我這衹是把侯震喫腰果雞丁的故事,寫成了文字而已。
太難了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
–奇怪了,我不會啊。
韻母肯定要有聲調了,不然怎麼區別四聲呢?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果然年紀大了不能感冒,感冒會讓人變傻。
廣,是guang。
掩面而下……….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yule, 我是 f1o1f1o2
yule, 我是 f1o1f1o2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不會
不會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汗。。。。。這麼多comments
表跟shanghai銀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