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Related Posts
我的iPhone
iPhone出來了,無數的蘋果fans群情激動,無奈要6月份才在美國上市,亞洲市場要到2008年,實在等不及了,於是動手做了個紙的,正好可以把我的摩托羅拉做進去,抱著個紙盒子打,也蠻好玩的。 如果你也想做一個玩玩,模板在這裡 http://iphonecountdown.com/iphone_readymech.pdf
江湖郎中
郎中,是上海話,指的是醫生。江湖郎中,是因為醫不好病,只好換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醫生。所以江湖郎中,也就是江湖騙子。騙子只騙聰明人,笨人是騙不到的,衹有聰明人,才「敢」去上當,傻子不敢。騙子只騙兩種聰明人,一種是爭強好勝、不肯服輸的,另一種則是自以為是、愛佔便宜的。騙第一種人,最好用賭局來騙,無非就是挑起受騙者的虛榮心,比上一比,賭上一賭。 江湖殘局,就是專騙那些「算是會下棋的」,騙子或蹲或站,地上擺張棋盤,紅黑兩方,而且牛得很,騙子這方衹有五個兵,一個士,一個將,對方卻有雙車、雙馬、雙炮,衹是沒有士象卒,早有幾人在那裡看,邊看還邊商量,商量得還特別響,意思就是車馬炮還能贏不了五個兵,行人來來往往,有「算是會下棋的」駐足觀望,看熱鬧的聊得更起勁,衹是「棋路實在是臭」。路人聽了,說那樣行不通,非得這樣走,便要去拿棋走給那兩人看,騙子說「你們聊可以,不下不要碰我的棋」。看熱鬧的和路人為了如何下,險些吵起來,最後,路人終於說服看熱鬧的,看熱鬧的也甘拜下風,就對路人說,你和他下,我們跟著下注。好,看熱鬧的掏錢,路人掏錢,一起擺在棋盤上,路人便「這樣」下,只消幾步,路人便被將死。原來,不管「這樣」還是「那樣」,都是贏不了的,路人回過神來,說你們是「連襠模子」,串通好了騙人,看熱鬧的理直氣壯,說就你這種臭棋,我們輸了錢還沒叫你賠呢,推推搡搡,一鬨而散。這種殘局的特點就是,看上去能贏的棋一定會輸,看上去會輸的棋一定會贏,這本是根據拓撲方法事先算好的,不是靠頭腦聰明就能翻得過來的。 兩條褲腿的接口叫襠,「模子」是上海話,指人,兩個人的褲襠若是連在一起,就是「合穿一條褲子的」,也就是串通一氣的。上海的「連襠模子」,就是北京的「托」,上海話也叫這種人「撬邊模子」,就是普通話中的「敲邊鼓」,也指幫著說話哄人上當的。 還有些賭法,是考驗眼力的,比如騙子左手執紅藍鉛筆各一,右手持一捲尺,不斷套取兩支鉛筆,突然一繞,要人猜出套中的是紅是藍。也有的騙子雙手共執三張撲克,一隻紅桃兩隻黑桃,雙手翻飛一陣,要人押哪張是紅桃。還有的,地上一堆小石子,一隻碗,一根筷子,用筷子撥出幾粒小石子,迅速用碗蓋上,要人猜出石子是單是雙。又有一種,一隻小酒盅,裡面有個報紙下剪下貼起的字片,如芝麻大小,正面是 6 ,反面是 8 ,那人不斷抖動酒盅,小紙片翻來覆去,一會是 6 ,一會是 8 ,然後突然用紙牌蓋上,要人猜出到底是哪個。 這些都是賭博,而且都運用了一些魔術的手法,套鉛筆的竅門在皮尺的繞法上,飛牌更是任何一個魔術師都會的,無非是讓哪張牌先出手的技巧;數石子單雙的,小指裡藏著一粒小石子,開碗的時候可以彈進石堆裡。最厲害的,要算猜 6 或是 8 ,關鍵在於最後取去紙片的手法,若是輕輕移開紙牌,裡面的紙片紋絲不動,若是猛地掀開,空氣的力量正好讓小紙片翻個身。 如此的賭法,其實和眼力無關,騙子要贏就贏,要輸就輸,真要碰上厲害的,騙子便朝東大叫一聲「警察」,趁人往東一望的時候,拿起錢奪路便向西跑,怎麼也追不上的。有人說,十幾個人一起賭,就沒一個追得上的?其實,三個人也好,五個人也好,上當的永遠衹有一個人,其它的都是「連襠模子」,而且那些人都是在受騙人的兩邊,你縱是要追,被「連襠模子」「不經意」地一擋,就再也追不上了。這些人逃出了經驗,甚至以前下象棋的,用的棋盤盒子是鐵的,棋子是吸鐵石的,逃的時候,拎起盒子再逃,棋子全吸在盒子上,非但人可脫身,也賭具也不落下。 騙子都是天才演員,而受騙者衹是蹩腳觀眾,怎麼能不著了道呢?騙子演魔術師是一種,合夥演話劇的更厲害。話劇,是演給「貪小便宜」的人看的,這種騙術,有揀到名表、鑽戒、巨額外幣的,有挖到前秦後漢的銅碗、玉杯、馬踏飛燕的,反正總有件寶貝;至差也是喝可樂中獎的,或是偷到名煙、名酒,急著出手的。受騙者撞上騙子的時候,往往不止一個人,其中一個是東西的主人,他有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讓那件東西的來源變得合情合理,而且,他還必定處於一個尷尬的境況,使得他無法繼續擁有那件東西;另外兩個人,是想買下那件東西,卻又沒有現錢。邊上的人,不但負責纏住受騙人,把「這是件好東西」的信息,不斷傳輸給受騙人;同時他們還負責向東西的主人討價還價,最後,將價值連城的寶物「三鈿勿值兩鈿」賣給受騙人。這種騙法,是將受騙人作為「最後買家」的騙法,還有一種,是讓受騙人莫名奇妙成了「中間人」的騙法。 依然是主人和想買他東西的人,而且這回有現錢了,即使沒有現錢,也有等值的金銀財寶,可買主死活不信那東西是真的,於是又撞上了受騙人,兩人吵起來,請受騙人作「中人」,答應等生意成了,分給「中人」多少;於是買主將現鈔或是金銀財寶交給「中人」,拿了東西去驗貨。買主一走,當然是黃鶴西去,再也不會來的,賣主就問「中人」拿錢,中人這時才發現現鈔根本就是假鈔,黃金也衹是黃銅,於是非要賠些真金白銀,才能脫身。 這些騙法,真是一如演話劇,有編劇、有導演,有主角有配角,至於望風放哨的,可以認為是「劇務」吧。這些演員的演技相當好,而「撬邊模子」是戲中的關鍵。許多年前,劇作家沙葉新做過一個實驗,他叫人用糠加泥把洋山芋包起來,做成假的皮蛋,邊上放一兩隻剝開的真皮蛋,擺攤在菜場門口賣。然後,再叫人扮演買主,一會兒這個說昨天買了好喫今天再來買,一會兒那個說店裡賣得又貴又沒這個好,結果一會兒時間,就「七噱八噱」騙了許多人,可見「撬邊」的厲害。 「撬邊模子」中最可惡的,是說本地話的本地人,幫著不會說本地話的外地人,去騙同樣說本地話的本地人。今天就聊到這裡,下回我們再聊新時代的高科技「郎中」。其實,衹要每個人都做到不貪不瞋,再高明的騙子,也騙不了你。
“千年蟲”問題的最簡單解釋
那天,女兒突然問起我啥叫「千年蟲」,一想,真是彈指一揮間十年就過去了;今天,在冷笑話上看到一個老爺爺的故事,看來這是「千年蟲」問題的最簡單解釋了。 笑話如下: 聽我媽媽講的,我們那有個退休老幹部,想事情都有周全,退休以後無事可做,又閒不下來,於是自己去給自己買了塊墓地,還有墓碑,然後墓碑的碑文都寫好了,其中有一條是:卒於199_年,最後一個數字留了空白,等死後填上去那會兒還是9幾年。結果,等過了2000年,那老爺爺還活著,然後他非常生氣的跑去又找人把墓碑上的年份換成200_年。 可憐的老爺爺啊,又要去把墓碑換成201_年了。
太難了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
–奇怪了,我不會啊。
韻母肯定要有聲調了,不然怎麼區別四聲呢?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果然年紀大了不能感冒,感冒會讓人變傻。
廣,是guang。
掩面而下……….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yule, 我是 f1o1f1o2
yule, 我是 f1o1f1o2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不會
不會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汗。。。。。這麼多comments
表跟shanghai銀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