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Related Posts
[7086]腰果雞丁 vs. 宮保雞丁
有朋友問我對近日事件的看法,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懂政治,我衹知道喫。 但是,喫,也是有道理的。 我進了個餐館,進餐館的時候,老闆對我說:「想喫什麼,隨便點!」,我記住了,你說的是「隨便」。 我喜歡喫腰果雞丁,腰果香香的,雞丁嫩嫩的,炒在一起,勾一個薄薄的喫不出來的芡,又明亮又好看,於是就點了個腰果雞丁。可是老闆硬要給我喫宮保雞丁,那就有些可以說道說道的了。你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有多營養,也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的歷史傳承,更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比腰果雞丁好上多少,你既然說好了「隨便」,那不管宮保雞丁有多好喫,我也有不喫的權力。 再換回來,這回我是老闆了,你點了個腰果雞丁,那我就去炒,這沒問題吧?你讓我炒腰果雞丁的,是不是?好,起油鍋,放雞丁,放腰果,結果端上來給你,你非說我上的不是腰果雞丁,而是宮保肉丁,這我就不能同意了。是的,在一百粒腰果中混入了一粒花生,在一百塊雞丁中混入了一塊肉丁,多了一粒花生一塊肉丁。 你說不愛喫花生和肉丁,這沒問題,用筷子挾出來不就是了?可你偏要用勺子,一勺子臽去花生,一勺子臽出肉丁,好,半盆子沒了,你就拒絕買單,甚至要我關店。這道菜的確有欠缺之處,但這還是道「腰果雞丁」,而不是「宮保肉丁」,你這樣就要我關門封店,未免太霸道了吧? 然後你指責我,說我的花生和肉丁是轉基因的,問題是誰說過轉基因不能做菜了?你自己還是從小喫轉基因宮保肉丁長大的呢,到了我店裡,就一粒花生一塊肉丁你就受不了了? 各位不要過度解讀,我這衹是把侯震喫腰果雞丁的故事,寫成了文字而已。
[7086] 突發奇想說女人 天馬行空話婚姻
有個朋友在MSN上和我開玩笑,說是現在買新車有獎勵活動,買一輛保時捷送車模一個,買一輛林寶堅尼,送車模一雙,那位朋友特地說明,此「車模」不是「車輛模型」,而是「車輛模特」。我對他說「買得起林寶堅尼的,才看不上車模呢!」,他問我為什麼,我就講了一個笑話給他聽。 這是宋朝邢居實撰寫的《拊掌錄》,原文如下: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雲「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一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歐云:「酒粘衫袖重,花壓帽簷偏。」或問之,答云:「當此時,徒以上罪亦做了。」 就是歐陽公與人喝酒行令,作詩玩,要說至少是「流放」級別的罪行,結果另外兩個朋友說的無非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而歐陽公說的,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人大常委,著名企業家,黨校在讀……」之類的全是好話,別人就問了,然後歐陽就回答了。 我寫這段無意討論「流放」到底是個什麼級別,(千萬別請我喝茶家啊!)我只是想說買得起林寶堅尼的,早就過了垂青車模的階段了。所以,有時候我覺得開國際車展,那些頂級車根本不用靚女去推銷,買得起這些車的人,什麼架勢沒見過,豈是靚女說上幾句便會就範的? 這些靚女不如去推銷助動車,電力環保的那種,二三千元一輛車的買主,沒準見到她們兩眼放光,三噱兩噱就給騙上當了,以後要是哪家助動車企業靠此發財,千萬別忘了我的大恩大德啊! 說到了女人,就來聊聊關於女人、戀愛、相親、結婚之類的話題,文章沒有組織性,所以列條而已。 相親之事可為,但男女雙方見面前,最好讓雙方父母先見面,次序倒過來,道理才能正起來。蓋相親這種行為,無數就是找「門當戶對」,門當戶對的前提,就是父母相當,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健在的話,不如讓老人們先相一次,大家滿意了,再讓父母們相一次,如此都滿意的話,再讓當事人出場也不遲。俗話說得好「父蠢蠢一個,母笨笨一窩」,看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此言絕對不虛。 但凡相親,終是尋求「門當戶對」,言外之意,便是「放棄浪漫愛情」,因為相親本來就不浪漫,還未見面,就要問「有多高,有多重,有無痔瘡腳氣」,你說能浪漫得起來嗎?所以,對於打算「放棄愛情」的女人來說,大有權利打探對方資本,憑啥不問「有無車房」,老娘連愛情都放棄了,還不能要求物質上好一點?當然男方也大可以打聽一下女方是不是有習慣性流產,老爺我車也買了房也供了,總要找個能生的吧?所以對於相親的爺們來說,要求處女絲毫也不過份,過份的確不過份,但是基本沒有可操作性,外加沒有自知之明罷了,你都老大不小了,還沒人愛上過你,可見你的魅力欠佳。魅力欠佳!那你憑啥指望別人獨獨為你守著處女身啊? 如果兩個人,在學校裡就談朋友,相戀至深,那麼結婚沒房也沒什麼大不了,租個房子也可以,不必大辦婚禮。那些平時相親相愛,就為了個結婚,弄個矛盾重重的,乃至吵翻的,不管是哪一方不好,都傻透了。 如果談了十年朋友,從第一年男朋友就說我將來會努力,到第十年還是這麼說,那個人你可以嫁給他,但是千萬別認為他真的會努力。 據說(我又據說了):女人對婚姻的安全感與對婚禮的排場要求成反比,換言之,安全感越低,要求的排場越大。 男人、女人,都要會一點家務,如果女人不願意做家務,就必須要有管理保姆的能力,並且要有請保姆的實力。 女人都「作」的,「作」是上海話,只可意會。 女人對不同男人就算同樣的「作」法,不同的男人感覺是不一樣的,處理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作」與「嗲」其實是不成比例的,不要信某些文人說的「作的女人才嗲」,包括梅璽閣主(我也忘了,或許說過)。 孝敬父母是一個好男人的基礎,女人千萬不要考驗男人「媽重要還是媳婦重要」。 要求對方「父母雙亡」的女人,奇蠢無比,一個好男人要有良好的教育,不僅是學堂教育,還要溫暖的家庭教育,父母雙亡的孩子,得不到這點教育。再說,父母若是暴斃,這個男人命硬克父母,做老婆的也得不到什麼好;父母若是病亡,這個男人的基因也好不到哪裡去,不想做孤孀的,還是躲得遠一點的好。 沒有閨密的女人,沒有狐群狗黨的男人,要多多觀察。 不喜歡吃東西的女人,比較難弄。 沒有任何愛好的男人,小心為上。
問女兒可喜過年 道真諦苦中作樂
快過年了,雖然很忙,但還是從心底裡升起一陣喜意,晚上吃炒年糕,炒好了,端上桌,「惞格格」地問女兒:「你喜歡過年嗎?」 「還可以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女兒有點搞不懂我「何出此言」。 「現在的小孩子真的好可憐啊!」,我感嘆到,「我們那時可喜歡過年啦,真的是『盼』著過年啊!」 「為什麼?」 「別的不說,有吃啊!我們小時候,平常又沒啥吃的,到過年就好了,年糕啊,湯糰啊,八寶飯啊,……」,我不無自豪地說,沉浸在快樂的回憶中。 「我看是你們才可憐呢!」 …… 仔細想了一想,真的是我們才可憐呢,苦中作樂而不自知。
太難了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
–奇怪了,我不會啊。
韻母肯定要有聲調了,不然怎麼區別四聲呢?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果然年紀大了不能感冒,感冒會讓人變傻。
廣,是guang。
掩面而下……….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yule, 我是 f1o1f1o2
yule, 我是 f1o1f1o2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不會
不會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汗。。。。。這麼多comments
表跟shanghai銀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