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revision
網站的更新經過 個人網站從當年的二級域名,動態域名,到後來的17fun.org和現在的yuleshow.com,已經有八年了,也算是上海最早擁有個人網站的一批人了。這回,網站是第四版的第一次重大改動;以往,每次改版,總是把界面改得完全不一樣,甚至連色彩配置也完全不一樣。當然,那時的重大改版,是隨著HTML從3.0昇級到4.0,IE從4.0昇級到5.0以及CSS的推出而進行的;兩年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所以網站也一直沒有改動。 網站的核心是什麼?內容!既然技術已經提供了平臺,隨著內容的增多,就發現結構的缺陷了。我的網站一直是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製作的,使用了大量的template和library,在一開始,的確非常容易,有一些小的改動,就在library裡改一下,然後Dreamweaver會自動改變template,而template的改變也會引起各個網面的自動改變,一切都很自然,都很順其自然,變動後衹要上傳就可以了。可用著用著,問題便產生了,首先是目錄的結構問題,我以前分成和現在差不多的幾個大類,大類下有小類,而且目錄結構上,也是對應分成這些類,在每個目錄下,存放html文件,與這些文件同級的有個目錄叫做images,就是與之相關的圖片文件了。 於是,每次有一點點改動,哪怕糾正一個字母,打個比方,copyright從2003變成2004,衹是一個「3」到「4」的改變,可這個library的改動,使得所有的html都改動了。而這些html是分佈於層次不同的子目錄中,與之平級的有許多圖片,甚至還有其它文件,那樣,上傳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衹能每回有全局改動的時候,將本地根目錄打個包,在文件包裡刪除所有的非html文件,然後將「動過手腳 」的壓縮包上傳到服務器,再解壓。 問題還不僅如此,由於網站中的某些文檔是中文的,為了保證中文的完美顯示以及中英文的協調性,在一開始的時候,用了界面相同代碼有所不同的幾個template。關於我的網站語言使用的理念,非常容幸的是,我的理念而後被美國商務部採納,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內容,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針對受眾的。打個比方,英文的網頁部分衹寫如何把東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是給美國的生產商看的;而中文的頁面,衹有如何從美國進口的信息,是給中國的分銷商看的。 網站的理念越細緻,瑣事也越多;時間越長,問題也越尖銳。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先前說的更新,例如改變菜單內容,每次都要把四五個template都打開,改到一下,再保存;還有是中文編碼的問題,當時使用的是gb2312編碼,於各地的朋友都不方便,近來由於unicode的成熟,gb2312明顯有捉襟見肘的弱勢;第三,blog技術的崛起,也使得我的網站看上去蒼白得很,我甚至動用了另一個平臺,架設了blog.yuleshow.com這個單獨的系統。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網站到了非傷筋動骨的地步,在經過了兩三個星期的思考與測試之後,改版開始了。 第一大改動是目錄結構,我決定為圖片、文件、PDF、供下載的壓縮檔和html文檔分別建立頂級的目錄,將之完全分離開來,以便以後更大的改動並保證上下傳的方便。為此,我分別建立了images和files目錄,在主目錄下,再依次建子目錄,以對應子欄目。 第二大改動是用了MovableType weblog的代碼做核心,這樣,我就不再需要那個blog.yuleshow.com了,而且,每一篇文檔都可以留言了,為此,我取消了留言簿,而且,MovableType weblog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unicode (UTF-8)。 當然,說是相當容易的,具體操作的時候非要條理清楚,有條不紊。我先是在服務器上建了一個目錄,創建了一個新的目錄,叫做news.yuleshow.com,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改版之後,衹要把原來的域名指向新的目錄,而不會在改版期間造成閱讀不便。其間,碰到了許多基於blog的問題,我將另文詳述。 前後花了兩個星期,網站終於改版完成,很輕鬆地轉換了域名,並且在新域名目錄下建立了symbol link(感謝linux,只用了幾行命令,要是Windows,沒大半個小時做不完)指向原先的目錄,這樣,如果別人用以前的路徑訪問,還是可以訪問得到;當然,我故意留了一些沒有做symbol link,那是些我特意希望訪客用新目錄結構的文檔。 昇級的簡單過程就是這樣,如果你想繼續探討,請發郵件或者留言。 I have my personal website for eight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