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主吃點啥?(十二月)

12月31日,晚飯:丈母家:佛教居士林外賣素鴨一隻、素雞一隻,辣椒炒牛腿菇、綠豆芽拌蛋皮、油煎爆醃黃魚 12月31日,午飯:松江資慶佛素齋:咖啡洋山芋、西蘭花炒黑木耳、西芹豆腐乾絲、黃芽菜炒木耳香菇豆腐乾胡蘿蔔、烤(麥夫)黑木耳、油燜茄子、荷蘭豆、豆腐湯 12月31日,早飯:岩島成(季諾下屬的面包店)外賣法式糖粉面包一個 12月30日,晚飯:丈母家:小孃孃燒了三隻超大獅子頭,與青菜同燒,味道很好吃 12月30日,午飯:豆撈坊金鷹店:兩個人,繽紛海鮮、羊羔肉、蓬蒿菜、蝦滑,198元 12月30日,早飯:喜來公社外賣:丹麥熱狗面包,6.60元 12月29日,晚飯:家中:榨菜蛋花湯、紅燒支魚、炒雙菇 12月29日,午飯:家中自帶便當 12月29日,早飯:喜來公社外賣:丹麥熱狗面包,6.60元 12月28日,晚飯:家中,煎帶魚 12月28日,午飯:辦公室:家中自帶便當 12月28日,早飯:喜來公社外賣:丹麥熱狗面包,6.60元,漲了0.60元 12月27日,晚飯:豆苗豆腐湯、紅燒肉燒蛋、永川豆豉炒油麥菜 12月27日,午飯:永和豆漿外賣:蔥油開洋拌麵套餐,一碗麵、一碗湯、二串雞肉棒,17元,最後一筷子下肚,又餓了 12月27日,早飯:喜來公社外賣:田園雞肉麵包,5.90元 12月26日,晚飯:FM9548重慶飛上海飛機餐:牛肉飯 12月26日,午飯:重慶路孔鎮趙氏宗祠:回鍋肉、毛血旺、清炒萵筍尖、爆大腸、麻婆豆腐、椒香蓮白,另外還有濱濱和米爸釣的十多條鯽魚煮的一個清湯,總共140元,我還"免費"喝了兩杯橘子浸的酒,五個大人 12月26日,早飯:重慶路孔鎮的街頭麵店:超級難吃的寬條炸醬麵,2.50元一碗,吃了幾筷子沒有吃下去,外賣了一隻啤酒鴨,味道還是不錯的,吃了一個0.50元的肉包,五個大人 12月25日,晚飯:重慶路孔鎮夢裡水鄉度假村:涼粉(據說奇辣,沒敢動筷子)、粉腸下水湯、粉蒸肉、咸燒白、炸小魚、泉水魚、干炒蓮白,連兩間房,總共380元,五個大人 12月25日,午飯II:大足石刻:回鍋肉、豆花、啤酒,24元,一個人 12月25日,午飯:重慶至大足高速出口,沿街的"老字號楊鯽魚":一條草魚4斤、五條鯽魚2.2斤,每斤20元,草魚做了肥腸魚(大腸30元一斤,加了一斤),鯽魚做了紅湯鯽魚,還吃了豌豆尖豆腐湯和藕片炒臘腸,果然都很好吃,喝了勁酒,五個大人 12月25日,早飯:重慶中興路十八梯街邊攤:菜粥、小籠包,五個大人 12月24日,第二頓晚飯:重慶較場口夜排檔:口水兔、口水耗兒魚,兩種各48元,兩種各大約十塊牛肉乾大小的肉,另外要了鴨頭和豬頭肉,總共145元,五個大人 12月24日,第一頓晚飯:重慶萬豪酒店對面花市內鄧記火鍋:鴛鴦鍋底,香菜牛肉丸、毛肚、鵝腸、豆苗、牛黃喉、大腸、綠色毛肚、鱔背、泥鰍、酥肉、(月君)花,總共222元,五個大人 12月24日,午飯:淞虹路易初蓮花內食廊:雞鴨血湯(極清淡且難吃)、鍋貼二兩,14元,濱濱外買的老天母宰相牛肚 12月24日,早飯:丈母家:小餛飩一碗 12月23日,晚飯:丈母家:紅燒鳳爪、鴿子湯、茭白炒榨菜絲、塌窼菜 12月23日,午點心:咖喱角一隻 12月23日,午飯:丈母家:紅燒鳳爪、鴿子湯、茭白炒榨菜絲、塌窼菜 12月23日,早飯:熱狗一隻…

大家來玩找找看

這是LUMIX最新的廣告,作為這個品牌的忠實粉絲,我買了fx01, fx03, fx10, fx50, 3x和GF1。 點擊可以查看大圖,你需要找出第一張圖中的殺人犯以及第二張圖中的縱火犯,挺好玩的吧,請把答案寫在留言裡,哈哈。

我的評彈收藏目錄,音頻 v0.1

這是我的評彈音頻收藏,在iTunes目錄下直接dir出來的,基本上都整理好了。 ———————————— 八王逼宮–花色檔–4回 白羅山–王文稼 嚴燕君–24回 白毛女–花色檔–4回 白牡丹行動–景菊平 顧健–30回 白求恩大夫–花色檔–4回 白蛇傳‧大生堂–花色檔–3回 白蛇傳–曹嘯君 高雪芳–20回 白蛇傳–蔣月泉 朱慧珍–12回 白蛇傳–蔣月泉 朱慧珍–18回[視頻抓軌] 白蛇傳–金月庵 金鳳娟–23回缺1回 白蛇傳–徐綠霞–54回 白蛇傳–楊仁麟–14回 白蛇–蔣月泉 朱慧珍–18回 白蛇–楊仁麟–14回 白玉堂–金聲伯–22回 白玉堂–汪正華–30回 拜月記–劉宗英 蔡惠華–30回 包公‧白羅山–王文稼 嚴燕君–24回 包公‧包公與狄青–顧宏伯–50回…

《中國評彈音像庫》倡議書

我是一個評彈愛好者,幼時的家中,沒有電話、沒有電視,當然更沒有網絡,唯一可以接受外部信息的就是收音機。家中祖母是蘇州人,將我從小領大,使得我也能說一口蘇州話(我們家在上海)。她最喜歡的,就是將收音機調在評彈的波段,我至今記得那是1197千赫,也就是現在的97.2波段(1197好像依然還在),星期書會我也是從第一期就聽起了。 後來長大了,從大學開始,我就不在家了,祖母依然天天聽說書,我卻中斷了幾年,及至工作,依然沒有摸撿回來。後來,電腦與網絡普及起來,那時我有了一台第一代的iPod,那時還是用1394線而非USB的,10G的機器那塊小磚而且是黑白屏幕的。也正在這個時候,我意外的找到了數十個打包的評彈音頻,於是我又重新開始聽評彈了。 到了現在,我收集了200多G的音頻和大約500G的視頻,這也拜賜於評彈的藝術的活躍。我一直和朋友們說,在所有的藝術的形式中,如今真正「活著」的也只有評彈、相聲、二人轉等幾個了,而其中又以評彈為最佳。 我一直想和朋友們分享我的收藏,但是叫我一個個地上傳到某個網盤,我好像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同時,近幾年裡,我依然不斷地去尋找我沒有聽過的資料,但是這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重複的太多了。 由於音頻、視頻的來源不同,早期的音頻標記又相當不規範,大多數東西只有一個文件名,大多數文件名也只是一個回目名。別的不說,去本論壇的威盤(評彈戲曲論壇)看看,只看文件名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哪位演員的那檔書,除了個別老聽友能詳出一二來,簡直就是一團亂麻。 其實音頻也好,視頻也好,電腦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電子文檔的本身可以帶有相當多的信息,就拿mp3格式來說,它本身有一個信息段,叫做mp3tag,可以存放包括演員姓名、回目名稱、回目次序、演出年份等數十條信息,視頻沒有這麼細緻,但也不少。 在此,我想邀約喜歡評彈的同好,大家一起努力出謀劃策,先把已有的評彈曲目規範好,建出目錄來,再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也省得淘寶的奸商將一套金聲伯的《七俠五義》賣到上百。 我的想法是,大家一起先把手中的資料列出來,不用把東西拿出來,一起先整合一下,看看還缺什麼,有辦法的朋友可以去電台電視台弄,有錢的朋友可以出錢來買,等到有個數以後大家想個辦法,建立一個標準,比如mp3tag的寫法,從視頻截音頻的取樣頻率等等,所有的細節都可以慢慢地討論。 第二步的計劃,是建立免費的服務器,有資源的朋友可以貢獻一下,我個人沒有資源,但我願意出一點錢,盡一份力,也希望有相同想法的朋友,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功德無量啊! 這只是一個發起貼,屬於拋磚引玉吧,希望大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萬事開頭難,最怕的就是根本不開頭。

逢年底頗宜懷舊 看照片想念師友

今天同事拿了一張他的大學畢業照來,叫我幫忙掃瞄,正好我也有幾張以 前的老照片,就一併掃瞄了。這些照片,根據本右下角的日期,攝於1984年的12月, 那時正是初中一年級,剛入學三個月,記得當時來了幾個實習老師,他們要走的時 候,大家拍了這些照片。 這些就是實習老師了,我 的中學叫”七一中學”,很好玩的是,英文曾經一度叫做”July 1st Middle School”。 班上的女同學,左起第二 位叫李蓉,後來成了明星,只是不知道她的藝名叫什麼;第三位的名字也記得,叫 金蓉芳,長得好高大,一直欺負我;第五位好像是叫彭芳 還是班上的女同學,前排左起第二姓陶、第三姓蔣,後排第五姓崔,一個超級能幹的女同學 繼續女同學的照片,前排第三叫段雁,很投機的一個同學,後來發展美術住讀了,直到大學裡還一直有通信往來,現在不知道在哪裡,很想找到她。後排右一,叫周黛堅,是我的幼兒園同學,也是我的高中同學;後排右二,叫孫怡,後來好像從事體育工作的;後排右三,叫林皓。 這就是我了,前排右面那位叫吳濤,初二就去了美國,後來再次碰到的時候,已經大學畢業了,在日本發展。 後排當中的是班主任,叫陶珊,一個”媽媽型”的老師,凶起來罵得要起,喜歡起來 開心得要死。 這張和上面那張是一起拍的,當時班上最聰明也最調皮的兩個男生 前排左一是徐永平,左二吳濤,後排左一那位,天天上課看丁丁歷險記,左二是班長陳亦凡,左三那位超牛,不記得名字了,只記得綽號,叫”丘八”,成績特別好,脾氣特別犟,後來初中畢業不能借讀回河南了。 左一是我;左二周斌,高中也是同學,後來甚至娶了班上的才女,絕對”會捉老鼠貓勿響”;左三陶梁,也是高中同學;左四王崢,沓無音信 如果有初中的同學看到,請相互轉告一聲,大家聯繫聯繫,敘敘舊。

道理

1、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耍流氓; 2、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講法制; 3、你和他講法制,他和你講政治; 4、你和他講政治,他和你講國情; 5、你和他講國情,他和你講接軌; 6、你和他講接軌,他和你講文化; 7、你和他講文化,他和你講孔子; 8、你和他講孔子,他和你講老子; 9、你和他講老子,他給你裝孫子; 10、你也裝孫子,他說你傻子; 11、你真成了傻子,他和你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