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負傷

  生平最怕打針,可能由於自幼體弱多病,老是打針,結果弄得只要看到針筒捏在別人的手裡就害怕,腿發軟、心發寒,以至於後來我終於練成了”給自己打針”的”絕活”,免得再給護士”欺負”。   天下的事,你越怕,它越是找上你。這不,巧事情來了。   昨天下午帶豆豆和笑笑到靜安游泳館游泳,由於靜安游泳館是標準游泳池,是通池水深相同的那種池子,於是在一半的泳池內鋪上一層架子,架子上覆著板材,就有了淺水區。問題就出在那些板材上,板是硬塑料的,很重很厚,上面有許多雞蛋大小的洞。   為了陪小朋友游泳,還特地帶了一隻球,吹氣的那種,上次和小豆在閔行體育公園玩得很開心,這次就更加帶著了。沒想到,沒想到,在搶球的時候,一個”飛身躍起”,誰知,右腳的第二個腳趾還在那個”象蛋一樣的洞”裡……   腳趾有一點點痛,於是上來看看,只有很小很小的皮外傷,豆豆和笑笑”很誇張”地把我拖到了醫務室,醫務室的”老頭子”看了一看,給我塗了點碘酒,就放我走了。又游了一會兒泳,不覺得腳有什麼問題,再過半個小時,從水裡上來,發現腳趾不能彎曲,一彎就很痛。待得下樓換衣服的時候,發現下樓的時候,不能全腳掌著地,只能用腳跟走路。   開車,好像還行,不能急急地點剎,反正,四輪剛換了剎車片,特地關照了我不能急剎車。   回到丈母家中,發現腳趾已經腫了起來,不走路一點也不痛,走路就不行了。晚上叫了Papa John’s的外賣到家裡吃,吃完後,發現腳趾的趾甲下已經黑了起來,丈人決定開車送我去醫院看看。   丈人的車技突飛猛進,開得飛快,有點嚇人,以前他是”抖抖豁豁”,現在是”橫衝直撞”,從家中到華東醫院,開了二十分鍾不到(這可是在上海,十幾公里)。到了醫院,預檢,急診掛號,護士叫了個外科醫生來。   走進外科診室,只見一對情侶相偎而坐,沒有醫生,也不知道那兩人坐著幹嘛。再走過去一看,原來簾子後有個病人躺著,在吊鹽水。醫生走進來,問那對情侶討了個椅子,就給我看,詢問了病情後,要我去拍X光片,於是在診療單上寫”右腳中趾……”,我有點詫異,我第二個腳趾哎,怎麼成了”中”呢?向醫生提出,醫生很耐心地向我解釋”噢,這個啊,長在手上呢,就叫手指,是’提手旁’的,長在腳上的呢,是’足字旁’的”,然後指著他寫的單子,指著說”諾,就是這個字”。哎,真是七里纏到八里。   總算說明了我疑惑的不是”指”與”趾”,而是到底算第幾個,那個醫生又讓我抬起腳看一下,然後他居然抬起自己的腳也看了一下,又數了一下我的腳趾,改成了”右腳第二趾”,難道我的腳總共只長了三個腳趾不成?   那個醫生倒還負責,等我們到了X光室的時候,他自己也趕了來,拍片很快,拍完片,醫生拿片匣往機器上一插,電腦上立馬就有圖像出來,醫生仔細地看了,說是沒有大的骨折;只是電腦的影像解析度不是很高,片子要到明天出來。   回到外科診療室,醫生給我塗了點消毒藥水,並且要我打”破傷風”針,我一聽要打針,開始怕起來,問”不打,有什麼後果啊?”   ”不打嘛,會得破傷風啊!”   ”破傷風是什麼症狀啊?”   ”得了破傷風,就沒救了!”   看樣子,是溜不掉的了,再說,有丈人在旁邊,根本沒這個可能,醫生如果說要把腳趾剁了,丈人一定會苦口婆心地說服我剁了的。   針劑很便宜,連注射費,總共三塊四角,有兩張注射費的單子,因為要先皮試。我當時在想,如果皮試下來,有過敏,這第二針就不打了,那是不是會把第二針的注射費還給我呢?恐怕,醫院沒有想到過,也許,別的病人也沒想到過。   護士一隻東北口音,想到過會就成了人家的”魚肉”,少不了套套瓷,說些好話。護士問我過敏史,又用酒精擦拭手臂,問我”你酒精過不過敏?”我說”什麼都不過敏,就是’痛’過敏”,狠心的護士不顧我的”過敏聲明”,硬是挑起手腕上的皮,打了一個皮試包出來。   我還有一個毛病,就是雖然怕打針,卻很喜歡看打針,第一,因為我自己會打針,想看看別人的手勢如何,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第二,如果不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紮上來,給人的感覺更恐怖。玩過跳樓機的人一定知道(我沒玩過),真正往下跳的時候倒沒什麼,最嚇人的時候是在機器已經到位,一切就緒,就等那”突然”一剎那,據說有的跳樓起,從就緒到”突然”的時間不是等的,就是坐在上面的人無法判斷到底在哪個一剎那會”突然”,那才是最最恐怖的。如果打針的時候,不看著,就像不定時的跳樓機,因為每個護士的手勢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有的你橫等豎等,她還在沒有紮上來,你說可怕不可怕。   所以,我就看著護士用一支極小的針筒,吸了藥水出來,兌了蒸餾水,用針頭”輕輕地”(實際上是”痛痛地”)挑起手腕上的皮膚,皮下面的針頭,清晰可見;護士”慢慢地”(實際上還是”痛痛地”)推動針筒,針頭上面,就鼓起一個黃豆大小的包來,白色的。   ”等二十分鐘。”老家在瀋陽的護士說完,走掉了。   手腕上的白色小塊,沒有絲毫變化,但是周圍的皮膚慢慢紅起來,有個很可愛的紅暈,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麼別的,手指漸漸地癢起來,只是一兩個小點在癢,而不是一路癢上來。紅暈也沒有增大的趨勢,癢也不癢了。有丈人陪著,二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護士跑了回來。   ”你過敏哎”,護士說到”這樣吧,我幫你分四次打!”   我差點沒找她拼了,我和她套了這麼多時間近乎,她居然要我”等當苦頭零散吃”,要不是我的腳行動不便,真和她拼了。   不行,分四次,絕對不能接受,我決定去找醫生,只要說醫生不能打,那就不用打了。   外科的醫生不在,走到內科,伸出手給內科醫生看了一下。   ”喔喲”內科醫生一看,就叫了起來,”不能打的,不能打的。”   我”噢”了一聲。   ”儂做啥個皮試啊?”內科醫生問我,她根本不知道我要用的是什麼藥,就已經給出結論了。…

終於用上Macintosh了

  小時候用Apple II,等用了Macintosh,用不起了。現在,終於又有了iBook,開心啊。    算起來,從初中二年級開始玩電腦,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那時玩的是Laser 210和Laser 300,叫做「娃娃機」。在膠州路上的靜安區少科站,加入過興趣小姐,不過可以說什麼都沒有學到。後來,讀了高中,有朋友帶我去了靜安區少年宮,他是計算機組的,我就一直賴在那裡不走,漸漸地,和老師混熟了,也一樣教我怎樣編程,但我始終都不算是正式的興趣小組組員。

[上海]阿山飯店

阿山飯店,是一家很有「傳奇色彩」的飯店,在網上,人們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說它好的,給人的感覺就像家一樣;說它不好的,彷彿是被狠狠地「斬了一刀」,讓人奇怪如此的黑店,居然還能開張。所謂「好起來好煞,歪起來歪煞」,在所有的評價中,只有好壞之分,沒有人說「一般」、「還可以」等等的中性詞語,這就是阿山飯店,很奇怪吧。 傳說中的阿山飯店,座落在虹橋路與虹井路的轉彎角子上,在上海動物園大門的斜對面,店面不小,走進門是個大堂,擺著十幾張大大小小的圓檯面,沒有包間,也沒有雅座。飯店的樣子很破舊,房頂上掛著吊扇,窗簾布彷彿多看未曾洗過了,整個飯店給人的感覺,像是七十年代末期的「遺物」,以至於兩台新裝的掛壁式空調給略顯「突兀」。的確,樣子依然可以保留到三十年前,只是這溫度,以及人們對於溫度的感覺,卻萬萬無法停留在三十年前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阿山飯店,牆壁上掛著各位「過氣明星」的照片,曾經的輝煌不再,生意卻依然很好,據說「派」比以前更大了。菜是照著水牌點的,阿山飯店沒有水牌,如果看不懂水牌,可以問老闆娘,但不管用什麼語言問,一律用上海話回答,聽得懂聽不懂,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我們三個人,三瓶黃酒,從六點喝到十一點,阿山飯店就是這點「牛」,只要你不動身,老闆就陪你「耗」下去,「耗」到赤膊,繼續「耗」下去。下圖中的照片,赤膊的就是老闆阿山,另一位則是大名DING DING的上海弄堂網的老皮皮。 這個是門腔,煮得太爛了,不及格 阿山飯店的招牌,糖水梅子,不錯,很醒酒 炸豬排,這分別是面拖排條嘛,不行,不行,發回去重做 圈子,夏天沒有草頭,只能用雞毛菜墊底,味道相當好,可以打到9分 那天特別想吃油麵筋,本來是炒雞毛菜的,一想圈子裡已經有雞毛菜了,便硬是「發明」了這道菜,「逼」著炒出來

鄉言解頤 吳下諺聯 揚州畫舫錄 潘金蓮的髮型 赭城等

  又買了一點新書,上週四在噹噹定的,今天中午送到,《九尾龜》我本來已經有了一套,不過是盜版的,心想正版的(這回是中國文史出版社)裝禎可以精美一點,或許版本可以好一點,沒想到竟然更加不堪,連紙張都是十幾年沒見過了的黃裱紙,鬱悶啊。《海上繁華夢》好像也有一套,不過,存一套也不錯啦。《舊上海百丑圖》品相極差,象本舊書,裡面的內容也一般,倒是命題不錯,有些可以啟發的地方。《潘金蓮的髮型》是孟暉的作品,是說古代衣食住行的,不錯;《赭城》是才女田曉菲的作品,她嫁了個老外,起個名字叫宇文所安,給自己起個宇文秋水,這本是她的遊記,寫西班牙等地的。馮爾康的《生活在清朝的人們》是一套書中的一本,上回我在季風買的《婚姻內外的古代女性》也是這套的,看著還挺有味道的,下回把整套買齊了吧。 編號 商品名稱 原價 折扣 銷售價 1 麻將兵法 12.5元 97% 10.28 2 舊上海百丑圖 19.8元 97% 16.3 3 鄉言解頤 吳下諺聯 13元 97% 10.77 4 揚州畫舫錄(清代史料筆記)/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28元 97% 23.09 5 生活在清朝的人們–清代社會生活圖記 36元…

紅燒肋排 榨菜肉絲 油麵筋塞肉

中午:老規矩,八塊頭盒飯。紅燒肋排味道不錯,只是我吃飯遲到,發現Ken的那塊要比我的大上一倍有餘。榨菜肉絲是配菜,肉絲小到綠豆般大小,榨菜全是皮,無奈我喜歡吃榨菜,每夾起一條榨菜,只吃一邊。油麵筋塞肉,一般,一般。 夜飯:丈母娘家,依然是小吳阿姨中午燒好的。 小吳阿姨斬雞總是熱的時候切,以後切記不可如此 丈母娘家的絕招菜之一,豆腐乾貝扁尖肉糜,這回燒得太濕,成湯了,扁尖太少,下埭我自己來燒 不夠綠

沙茶牛肉 花菜炒肉片 雪菜墨魚 黑木耳烤麩 冬瓜小排扁尖湯

  昨天付了上個月的飯錢,128元,吃得還不少(次數)。   早上:今天沒人替我買早飯,我又懶得叫外賣,哎,餓了一頓,其實不吃早飯很不好,以後要注意吃。   中午:辦公室八塊頭盒飯,沙茶牛肉是主菜,但一點也沒吃出沙茶的味道來,黑木耳絲炒蛋還不錯。   晚上:丈母娘家,小吳阿姨事先燒的。 花菜炒肉片:花菜的切法,不是正宗切法,就是胡亂切開而已,而不是把”花朵”一顆摘下後再切的,不過,家裡做菜,好像也真的不用像我這麼講究啦。 雪菜墨魚:味道很好,只是墨魚很薄,太薄了,下回做一次厚的。 冬瓜小排扁尖湯:冬瓜太少,扁尖也太少,小吳阿姨現在做菜,越來越省了。

[蘇州] 麥當勞 大鴻運 同濟酒樓

  今天一天都是在蘇州吃的,早上起來,到觀前的麥當勞,吃了一個雙層吉士漢堡,豆豆吃了玉米杯和薯條,Sam吃了香芋布丁(是叫布丁嗎?忘了)。觀前的麥當勞最近24小時開放,裡面放了個大的背投,前面還有三個杯子,分別寫著”勝”、”平”、”輸”,原來還有”賭球”,不過賭的是漢堡包,而且不用本錢就可以押了。   中午:和菩薩蠻以及她的朋友,還有小豆和Sam在學前街的大鴻運吃的。上午去了蘇州絲綢博物館,居然沒有空調,熱得半死,再去佛教博物館,連風扇也不開,一上午熱個半死,跑到大鴻運,空調很足,等我們落座後,店裡還特地打了我們桌子邊的一台櫃式空調,真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                 •        白切肚尖:本來是還不錯,無奈我上週吃過保羅的肚尖,所以這個肚尖也只能打到7分了。         •                 •                 •        蝦子鯗魚:記得上回吃很好,所以就又點了,結果真是氣死我。首先,沒有吃出任何蝦子來,沒有鮮的感覺,甚至”腥”的感覺也沒有。鯗魚油裡炸過,調甜醬汁,但是絲毫不入味,魚肉是白的,吃上去”干夫夫”的,失敗。         •                 •                 •        清炒河蝦仁:愛上大鴻運,有一半是因為這裡的清炒河蝦仁好。蘇州人不叫”清炒”,而叫”清溜”,乃是蝦仁不上漿,用熱油溜出。點菜時,特地關照要”野生的”(菜單上沒有,加20元錢,共68元),結果果然是小小的河蝦仁,我們喜歡的那種。然而,這回的河蝦仁炒得太老,Sam開玩笑,說”有點象油汆黃豆哉”,”油汆黃豆”是家中的段子。這道菜,只能打6.5分。         •                 •                 •        銀魚炒蛋:好像是18元一份,中規中矩,打個8分吧。         •                 •                 •        櫻桃肉:非常不錯的東西,一虎口見方的一塊大五花肉,燒得極酥,味道調得又好,使我想去以前五芳齋的醬汁肉,無奈如此好吃的東西,小豆居然像吃”毒藥”一般,這個小傢伙,口味變得也真快,有段時間,她是極喜歡吃五花肉的。這道菜,可以打到9分,強力推薦。         •         

         •                 •        海蜇蒸肉:這道是當天的特價菜,只要三元錢。原來以為是寧波式的一塊肉餅子,上面覆一層海蜇皮蒸出來的,結果猜錯了。這道菜,其實並不是蒸出來的,而且用燜蛋打底,上面澆一層”肉糜炒海蜇頭”,味道還倒真是可以,可以打到8分。         •                 •                 •        腸肺湯:以前點菜,都是安徽人,這回碰上個說蘇州話的服務員,正在心中竊喜的時候,發現蘇州人確實”派”大。我翻菜單點菜,看到”醩缽頭”,就點了,後來想起大鴻運還有”腸肺湯”,要求換一個,孰料會說蘇州話的服務員居然說”兩樣麼事差勿多咯”、”一樣咯”,死活不肯給我換,最後在我堅持下,極不情願地划去了”醩缽頭”,改成”腸肺湯”。


腸肺湯端上來,湯色很好,腸子乾淨且脆,卻又依然咬得動(有的地方雖然脆,卻少一把火,咬不動也);肺稍微少了一點,總體來說,可以打到8分。         •                 •                 •        生煎饅頭:想到要點一些主食,服務員推薦了這道,說是”外頭吃勿著呵”,端上來一看,的確外頭吃勿著,”阿有啥實梗個生煎饅頭”啊?發麵做的,事先蒸好,待有人點了,再炸一下,只能打1分。         •           這些菜,加一聽雪碧,總共185元,還可以。   下午,在蘇州崑曲團的蘭韻劇場看《獅吼記》,看完之後,碰到林林女飛俠,邀她一起吃晚飯。她們讓我推薦,我當然是老生意”同濟酒樓”,Sam吃過太多回,極力反對,無奈我堅持要去,也只能作罷。本來林林女飛俠要帶朋友過來,結果陰差陽錯,就來了她一個,當然還有菩薩蠻、小豆和Sam。 
…

[蘇州]同得興爆鱔白醉雞面 達阪城新疆菜

  一覺睏到九點半,說好今天要趕到蘇州,參加中國第三屆崑曲節的活動,只得起身。早上”依例”又是餛飩八隻,外回鹹蛋一隻,又油又沙,煞是好吃。我看來真是極喜歡吃餛飩的人,三十三歲那年,因要”亂刀斬”,於是個個週末包餛飩,不想如今已是三十六,吃餛飩成了”依例”。   上海落大雨,出了上海便沒有雨,十二點敲過,住定客棧,下午兩點有戲,只有一個多鐘頭,而且說好要給豆豆買洋囡囡,只能簡便一點了。中飯是在北寺塔對面的同得興吃的,上回在嘉餘坊的同得興吃得倒了胃口,今朝嘸沒選擇,只好勉為其難了。進得店中,有廣告寫著”白湯白醉雞面,8元”,賬台上更有”風扇冷面,每兩二元,不單點”的立牌,水牌上便是名目眾多。我向來喜歡雙澆,點了紅湯爆鱔加白醉雞,Sam喜吃冷面,要了青椒肚絲冷面。   面是現下自取的,爆鱔只剩一份多一點,面台上全都給了我,醉雞一份是事先擺好的,只配了冷面給我,討了只小碗,挑給小豆吃。蘇式爆鱔,是用鱔背或者鱔絲,不上漿,純炸的,炸好後加鹵回燒,所以酥鬆可口,杭州的爆鱔是裹麵粉炸成死硬,沒有吃頭。白醉雞絲毫沒有吃出”醉”意來,倒像是白斬雞連雞湯凍的,味道一般。面很好,細、軟,雖是紅湯,雖是大熱天,但一點沒有”膩”的感覺,還不錯。Sam的冷面就差了,寬寬扁扁的面,看上去就沒有彈性,不過話說回來,冷面本不是蘇州館子的強項。 看看水牌,東西倒還不少,甚至還有蓋交飯 上面的小字寫著”不單獨出售麵條,你自選面澆頭”,面前的薑絲是賣錢的,五角一碟,蘇州特色如此 店面倒也乾淨,看著不熱 現下的面 現炒的澆頭 這些是現成的澆頭 青椒肚絲冷面,看色面,的確沒有上海熱面好 雙澆:爆鱔和白醉雞,一般的爆鱔澆頭是不會有這麼多的,服務員把剩下的都給了我   晚上是在觀前朱鴻興邊上的”達阪城新疆菜館”吃的,這家店我”看相”長遠,因為我總詫異蘇州地盤,怎麼會有這麼一家尚算老字號的新疆菜館的。樓下客滿,直奔樓上,空調不足,蘇州店家,空調要足也是難為他們。羊肉串相當好,塊塊都是嫩肉,沒有一點筋襻,竟有入口而化的感覺。沒有老虎菜,就點了”爽口娃娃菜”,不過端上來發現,根本不是娃娃菜,而是大白菜,當然,唬得了別人,唬不了我,味道不錯,夠酸夠辣,卻又不是”勿講良心”的”瞎辣”。手抓羊肉味道不錯,只是好像都是邊角料,都帶著骨頭,要是孔子來,割不正不食,這盆羊肉,就該倒了。羊雜湯一般,羊雜切得極細小,酸辣有點過。我見菜單上有饟包肉,想起豆豆喜歡吃饟,誰知這家店的饟並不單賣,Sam想吃揪面片,於是點了”炒揪片”,味道也還可以。   一頓飯,外加兩瓶啤酒,總共160元,在蘇州,並不能算便宜。 這是小豆自帶的豆腐乾,蘇州名點”滷汁豆腐乾” 小豆一人吃了兩串

[上海]曹家渡王朝家宴

  妻家有長輩七十大壽,定在曹家渡的王朝,接了丈人、丈母、豆豆和Sam,五點三刻出發, 六點半正好趕到。王朝的特色就是富麗堂皇,鎦金銅馬車,三角鋼琴,西洋自鳴鐘之類,但電梯中掛出告示”請家長勸阻自己的小孩切勿觸摸玩耍”等等,讓人貽笑大方。   現在上海人的風氣不對,正規請客,八冷盆、八熱炒,實際上冷盆應該是在等人時吃的才對。今天請客,共18個人,我們進包房之時,桌上的冷菜已經放點,還要等一家人來,人等到了,再等服務員來開酒、分飲料,全部停當,已經七點多了,方才一聲令下,開始吃冷菜。其實以後,大家不必客氣,有人到就冷菜先吃起來,待最後一位到了,就可以上熱菜大炒了,好在上海的冷菜還算精緻,吃吃也就吃吃了。 用百葉包的馬蘭頭香干,挺好看的,蘸料是辣醬油,味道不過如此 當中一堆一片片的是糖醋辣椒,光辣椒來說,可以打到9分 這些蝦挺奇怪,有些是開會的,有些則不是 龍蝦,最後還有龍蝦泡飯上來 應該算是海鮮煲吧 油麵筋炒素 算是咖喱蟹,憑良心說沒有吃出咖喱味來 這居然也是道菜,還上得了檯面,真是只要有人敢賣,就有人買 好像算牛排吧 這個挺有特色,肥牛卷梅乾菜,味道也不錯,可以給個8分 王朝不是做海鮮的料,扇貝只能給6.5分,蒜蓉太多了,蒸得又老 上面兩張照片是一起的,就是用生菜葉來包八寶辣資醬,左邊的東西,純是喙頭罷了 很好店家將糥米和竹蟶做成一個道,這道做得算差的,一大團糥米,而竹蟶很小,有點”假冒偽劣”的意思 算是雪菜黃魚,明顯是”假黃魚”,肉質”蘇漫漫”,0分 蘿蔔絲餅也不行,不香不鮮

Google Earth – 毛主席萬歲 只爭朝夕 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前幾天,天涯論壇吵得厲害,說Google Earth洩露軍事機密,今天我閒來無事,在Google Earth看著玩,居然看到這些東西,是刻在山頂上、平地上的大字,有幾百米到一公里長,第一張圖是後面這三個點在中國的位置,應該是在新疆境內,連這種東西都可以在衛星上看到,真正的是”洩露國家機密”了。單擊小圖可以放大,大圖的左下角,有經緯度。   有些人說要將Google Earth封掉,那倒好,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只有中國人看不到,這是掩耳盜鈴的做法,不過中國人看來非常喜歡。   後來,楚雲又告訴了我幾下,在下面: